关闭→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阅读 > 关于叶儿粑散文

关于叶儿粑散文

时间:2024-05-20 12:17:53
关于叶儿粑散文

关于叶儿粑散文

关于叶儿粑散文,生活中,说到叶儿粑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!许多地方在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有做叶儿粑的习俗。叶儿粑是一种很好吃的美味,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叶儿粑散文!

  关于叶儿粑散文1

昨天接到母亲打来电话,通知我们端午节一定要回去吃她亲手做的叶儿粑,还说其他兄弟姐妹她也已经分别通知了。

其实,好多年没有吃上母亲亲自做的叶儿粑了,还真的想吃母亲做的叶儿粑。

小时候,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,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叶儿粑(又名泡粑)。这不仅是地方生活习俗,可以增添节日气氛,更是父母对小孩子的一种爱的表达。

所以,如果哪一家过“双节”不做叶儿粑,又或者是叶儿粑做迟了,小孩子都会怪自己的父母不疼爱他们。所以,再穷的家庭,基本上都要或多或少做点叶儿粑的。

我们家七个人,叶儿粑一直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的最爱。所以,父母每个端午节或中秋节来临之前的头两天,就开始着手制作叶儿粑,从来就没有间断过。

其实,做叶儿粑的工序还是挺简单的。我们曾亲眼看过父母做叶儿粑的整个过程。

每逢“双节”的头两天的午饭后,父母就提前把大米和糯米分别准备好。大米和糯米的比例应该是大米占三分之二,糯米占三分之一。

当然,在大米“缺货”的年代,母亲尽管提前准备好了一些大米,但还是要用米筛把大米重新筛一遍,将米筛上面的好一点的大米留着“接待”客人的时候吃,米筛漏下去碎一点的大米才用来做叶儿粑的“底糕”,农村有种说法叫“发窖”。

大米和糯米要同时用冷水浸泡数小时。如 ……此处隐藏3509个字……火。夏天烧火,谁都会一脸的不情愿,小孩便一脸羡慕地看着哥哥姐姐配合父母做家务,总是将“我什么时候也长大就好了”挂在嘴边。

像农作物秸秆这样的毛毛柴,进灶后眨眼的功夫就没了,蒸叶儿粑时是不烧他们的。聪明的姊妹自然是挑来粗大的干树枝或用树根辟出的木块,塞满一灶后远远地看着,燃到即将掉落时再传进去。

这叫看火。相比平时烧毛毛柴,烧火的人要超脱得多。

日常烧的是毛毛柴,灶前是离不了人的。过年过节或要蒸煮“硬菜”才烧干树枝或木块,对于烧火的人来说,是一种额外的补偿或“优待”。

母亲将米浆舀到洗净的桐子叶上,沿着中分的叶脉将叶子折过来,然后再轻轻合上,将叶儿粑排列到蒸格里。猛火上攻,水很快就开了。要不了多久,叶儿粑的清香就飘出来了。

院子里住着的就是一大家人,叶儿粑起锅后,母亲就派我们分头给伯叔们送去一些,然后一家人围着桌子开吃。

撕开叶子,酥软香糯的叶儿粑上印着清晰的叶脉,一股清香扑面而来。猛咬一口叶儿粑,喝一口稀饭,再嚼一点泡菜。这是一顿简单的午餐,我们吃得满脸汗水。

剩下的叶儿粑,下午在灶里刨一个炕,盖上炭火,隔一会去掏出来,拍去碳灰和焦脆的叶子,迫不及待地咬一口金黄的叶儿粑,慢慢咀嚼,香气四溢,简直就舍不得吞下。

数十年后,老屋房檐下那个石磨还在,它浑身雕刻着磨损的痕迹。每次夏天回到老家,都想说“做叶儿粑吧”,看到年迈的父母,还是把这个念想吞了下去。

今年冻桐花的时节,父亲终于从病痛中解脱,走了。想起他第一次安排我单独去采摘桐子叶的情景,不禁潸然泪下——他呵斥说:“你一个大男人连八角丁就怕,你还能做什么?”

那是三十多年前,一个少年的一次刻骨铭心的成长。

《关于叶儿粑散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